打开:0||0
中文 / English
智库论坛

北大黄益平教授:真的到了不计一切代价稳经济的时候!

来源: 时间:2022-07-17 11:33:06 浏览次数:

黄益平表示,“经济形势到了应该采取不计一切代价政策的时候”,最初是欧洲央行行长在欧债危机的时候提出来,当经济面临较大危机的时候应采取能采取的措施来稳经济、金融。

近日,2022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在线上召开。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讲席教授、副院长,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在论坛上发言表示,现在进入(疫情)第三个年头,我们还是应该采取一些不计一切代价的政策。


黄益平表示,“经济形势到了应该采取不计一切代价政策的时候”,最初是欧洲央行行长在欧债危机的时候提出来,当经济面临较大危机的时候应采取能采取的措施来稳经济、金融。尤其是面临系统性风险的情况下,平常大家比较关注的因素,包括杠杆率的问题、结构的问题或者是效率的问题可能会变成第二位的考虑,应该把经济或金融稳下来作为第一考量。

检验。


上周六(5月14日),一场重磅论坛召开,全网刷屏。

林毅夫、刘世锦、李稻葵、余永定、李迅雷、黄益平……一众学者大咖齐聚“2022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给非常时刻里的中国和世界经济提建议。



因为疫情,论坛在线上远程召开。也因为疫情,发生了两个颇有意思的插曲。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发言时突然说,先聊到这里,北京健康宝弹窗了,要抓紧处理。


中国央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盛松成说,自己毕业多年的博士生失业,向老师求助,他给学生汇款资助。

但,当天更加振聋发聩也最出圈的声音,无疑是北大黄益平教授的建议——

“采取不计一切代价救经济的政策”。

5月16日,4月份的经济数据出炉了。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9%,环比下降7.08%,跟过去一年的水平完全无法相比。
看看下边这些具体分项中,汽车、手机、芯片、机床等核心制造板块的表现。


这下子你懂了吧,上海的制造业重镇地位。

房地产方面,4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下降2.7%,是近十年来最低的水平。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跌40%,住宅销售额下跌32.2%。
最大的希望,本该落到了消费这里。然而,这架马车也有不听话的迹象。4月份的社会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1.1%。

拆开分项来看。


除了粮油、食品、饮料、中西药、石油及制品这些大多数跟安身立命相关的消费类型在增长之外:

烟酒,跌7%
服装,跌22.8%
化妆品,跌22.3%
金银珠宝,跌26.7%
汽车,跌31.6%
家具,跌14%
通讯器材,跌21.8%
……
没有了线下交际,人们少买烟酒了,也不在意打扮和衣着了,部分耐用品消费也卖的不咋地。

经济学上有个经典理论“口红效应”,讲的是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人们为了安慰自己,反而会去增加像口红这样的不太贵的消费。

然而现在你看,连这种理论都失效了。

因为在严格的疫情封控下,有些需求会被短暂冻结。

更需要注意的是,还有另一些需求,没了那就是没了。

要是大家都在管控区。老板被封在家里,公章被封在办公室,甲方凑不出需求,乙方也完不成任务,全都一团迷茫。

上面种种,都不是解封之后就可以立马恢复的。

黄益平指出,目前客观的问题是很多企业和家庭在抗疫第三个年头时流动性变成了非常大的问题,如果流动性断裂,即便他们的资产负债表没有问题,生存也会有困难。


所以维持现在的抗疫政策,可能需要采取一些更直接的措施支持企业、支持老百姓的生活。只有采取更大力度的稳定经济的措施,重点保障中小微企业特别是老百姓生活的稳定,然后才能考虑下一步的经济复苏。


因此,黄益平在喊出“不计一切代价救经济”之后,还提到需要采取一些更直接的措施来支持中小微企业的生存、支持老百姓的生活,然后才能考虑下一步的经济复苏。

给中小微企业和老百姓直接发钱,不就是最直接的措施吗?

不能再等了!!!



在上周六这场论坛上,大多数学者惊人地一致认可,需要加大财政的力度,直接发钱。

京东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提到,促消费应该成为重头戏,消费券,或是转移支付给疫情影响员工、受困人群等,应该去做。地方政府对发放消费券态度积极,且香港的实践也证实了发放消费券是有效的。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做好内循环,单搞基建是不够的。如今中国基建的回报率已经下降到1.3%,再也不是那个闭着眼砸钱就能救经济的时代了。

因此,促消费的意义非常重大。而发放消费券的方式相比美国发现金的方式更具针对性。

在经济学上,人们没钱会导致没信心消费投资,进而导致企业也赚不到钱,影响工资和就业,继续导致人们收入下降。

谈及货币政策,黄益平称,当前我国经济面临三个方面的风险:新冠疫情、俄乌冲突、美联储加息,这三个加在一起给我国经济带来了一些困难。黄益平称,当前如果坚持“以我为主”的货币政策,则可能需要考虑在跨境资本流动上做一些文章,这样才可能给国内的货币政策独立性拓展空间、增加更大的自由度。

货币政策应该怎么做呢?黄益平认为,要把货币政策的主要精力集中放在宏观总量的变量上,结构性的货币政策应谨慎一点比较好。

“结构性的货币政策现在讨论比较多,我自己有一点担忧”,黄益平说,道理很简单,大部分中小金融机构没有给中小企业发放更多贷款的主要原因不是缺乏流动性,而是缺乏做有效风控的手段。

“实际上看到的是给了这些金融机构流动性之后,银行反而更多愿意给擅长做、能做的企业贷款,而这些企业反而是规模比较大的,所以对这一些措施我们应该仔细评估再考虑推出新的政策”,黄益平强调。

中国的经济中心上海已经在分阶段推进复工复产复学,在转向常态化的当前阶段,中小微企业就是最关键的复苏环节。

要知道,在过去这一波疫情中,中小微受影响比较大,而只有中小微稳住了,才算稳住了就业,稳住了宏观经济大盘。

经济一定会复苏,但最后的20%企业的复苏,肯定会比前面80%的企业复苏难上加难。

我们,必须不计一切代价稳住中小微企业和个体户!



几十年间,中国的每一次变革浪潮,都不是出现在阳光灿烂的日子,而是在严冬里迸发。

挑战,往往会倒逼改革。巨大的挑战,往往会延伸出更深层次的改良。

中国这艘巨轮,再一次航行到了历史的三峡。希望在浓浓迷雾中,我们能尽快找到那座发着微光的灯塔。

“中国经济从来都是在挑战中成长的。”


  • 百富智库公众号
  • 加入百富智库


www.21zhiku.cn
Copyright 南京二十一世纪百富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苏ICP备18056521号-2